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园林》2023-06专题导读 | 后工业景观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9-02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6期 P12-69


在当代存量更新背景下,工厂搬迁后的工业废弃地、低使用率或闲置棕地,为扩充和补充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提供了巨大可能性。后工业景观中的工业资源不断塑造场地的特质,解释和印证历史信息;而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的绿色开放空间是人与自然之间重新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后工业景观的研究,除了棕地生态修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目前也呈现出了新的价值转向与多样化趋势。

本期热点导读精选7篇“后工业景观”相关论文,内容包括:跨文化视角下的批判性分析,以上海、北京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为例的本土化、国际化典型案例研究,公众感知视角下的实证研究,以诗学为基点的历史观念解析,虚实共生视角下的数字化空间构建。以此,呈现出后工业景观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新发展。

——本期专题主持人:北京建筑大学李梦一欣副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魏方副教授


批判性城市景观重构下的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比较

李梦一欣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城市景观;景观变革;后工业景观;工业废弃地;批判理性主义方法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基于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共识性体现在:1)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系统性发展,2)以生态主义、结构主义为导向的多元化发展范式,而两国后工业景观的内涵、核心要义、发展策略、规划设计特征和相关法律法规则反映了其差异性。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美国与德国批判性城市景观重构

    1.1 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景观新内涵

    1.2  批判理性主义方法与城市景观思辨

    1.3  美国与德国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

2 美国与德国城市后工业景观共识性分析

    2.1  城市景观变革下的后工业景观系统性发展

    2.2  后工业景观多元化发展范式

3 美国与德国城市后工业景观差异性分析

    3.1  后工业景观内涵、要义及策略差异

    3.2  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特征差异

4  结语


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探索

城市景观变革下的后工业景观历史变迁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章明  陈波  鞠曦

Keywords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滨水工业区再生;公共空间;日常性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可以归纳出3个显著的特征: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其空间表象则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以及在工业文脉锚固之上所游离的非确定性: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以及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确定性的回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空间实践

    1.1  作为“城市资本”的既有城市工业区

    1.2  既有城市工业区更新的“建成环境”困境

    1.3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中的时空秩序重塑

2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再生的空间表象

    2.1  确定性的工业文脉与非确定的空间体验的共生

    2.2  确定性的功能逻辑与非确定的建构原则的共生

    2.3  确定性的环境禀赋与非确定的生态介入的共生

3 日常性的回归——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表征性空间

    3.1  后工业时代“算法经济”带来的伦理危机

    3.2  后工业时代的技术人文特征

    3.3  上海杨浦滨江空间更新中的日常性回归

4  结语


杨树浦电厂在不同经济循环阶段的更新状态

绿之丘的悬挑景观环廊


可持续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连贯性与易读性感知研究

魏方  徐静  樊懋  蒋思嘉

Keywords

关键词

景观感知;后工业景观;连贯性;易读性;工业遗存;眼动实验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后工业景观的公众接受程度与更新有效性可以通过其连贯性(coherence)和易读性(legibility)判读。本文通过眼动实验与量表调研,结合场景的聚类分析,探索了不同空间要素、视觉关注、连贯性与易读性感知之间的关联机制,以丰富后工业景观可持续更新的评估体系;同时,通过讨论如何优化后工业景观空间布局形式,分析了如何更好融合历史文脉与游憩功能。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后工业景观的视觉关注与公众感知

    1.1  后工业景观的易读性和连贯性感知

    1.2  “原置-新置”要素视觉特征对后工业景观感知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基于真实场景制定感知量表

    2.2  后工业景观要素分类

    2.3  基于不同兴趣区要素划分的眼动实验

3 后工业景观的视觉关注与连贯性、易读性感知的影响机制

    3.1  基于易读性和连贯性的后工业景观场景聚类分析

    3.2  连贯性、易读性感知与景观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3.3  连贯性、易读性感知与视觉关注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基于canny边缘检测的图像空间结构特征量化

基于连贯性与易读性量表的NMDS聚类分析


从场地到景观——重释城市更新之外的郊区后工业转型

著:(意)马塞洛·莫迪卡 译:黄琦 校:李梦一欣

Keywords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棕地转型;城市郊区;系统性设计

Synopsis

重点提要

位于城市郊区的棕地与市区内部不同,不能被看作是“功能欠缺”的单个地块,而是一个连接场地关系的“枢纽”。也就是说,棕地场地本身和建筑、基础设施等其他空间类型一同处于广阔又有机的景观结构之中。对此,无论是集中式还是扩展式策略,都应当在棕地的转型与发展中,从以往“对内”的方式转变为外向性、开放性的方式,在物理空间和规划设计上建立起场地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基于棕地的城市更新

2 城市之外的更新

3 系统性方法

4 结论


奥地利施沃伊希镇艾贝格公司原水泥厂

山地工业景观类型平面图(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炼铝厂)


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的再现——以首钢北区设计为例

李宾  朱育帆*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城市更新;后工业景观;历史再现;首钢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多关注场地与遗存的复用,较少关注工业历史与文化的活化。以首钢北区为设计研究对象,以纪念、考古与批判三种历史视角重拾其文化价值,探寻再现场地历史的设计途径。

Outline

文章梗概

1 3种历史视角下的后工业景观研究

    1.1  后工业场地历史的重要性

    1.2  3种历史研究方法

        1.2.1  纪念的历史——崇高、废墟、怀旧与纪念碑

        1.2.2  考古的历史——工业遗产、工业文化与工业自然

        1.2.3  批判的历史——结构、日常与在地性

2 首钢后工业景观中的历史特质

    2.1  纪念-机器大工业的碎片化

    2.2  考古-技术人文的多层化

    2.3  批判历史的提出

3 基于批判历史观的场地设计途径

    3.1  空间叙事

    3.2  碎片复写

    3.3  语境互文

4 结语


以群明湖、石景山片区为代表的技术人文历史的多层化

基于批判的历史的再现操作途径


遗产之镜——城市更新中后工业景观的 3 种历史观念

段建强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更新;后工业景观;对象物;整体形象;即临景观;历史观念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以雅克·朗西埃3种历史“诗学”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解析出“对象物”“整体形象”“即临景观”3种历史观念,在后工业景观设计实践中,通过具体景观实践分别以“符号生成”“现实增强”“场所氛围”的方式实现对当代历史的景观建构。这3种历史观念伴随后现代景观的形成而产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历史阐释和价值建构范式,对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引论:景观作为历史观念

2 对象物:符号生成的历史

3 整体形象:现实增强的历史

4  即临景观:场所氛围的历史

5  结论:后工业景观作为遗产之镜


3种历史“诗学”及其与观念之间的关系

3种历史观念及其在后工业景观中的转化


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

孙淼  朱怡晨*

Keywords

关键词

工业遗产;数字景观;数字交互平台;元宇宙;价值重现;历史复原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研究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为样本,通过记录、设计、阐述、传播的技术手段,复原4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场景,进而提出“要素孪生—元素再生—虚实相生—活化共生”4步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复原历史场景来重现遗产价值。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工业遗产数字景观:从景观数字化迈向数字交互平台

    1.1 数字技术在工业遗产景观构建中的应用

    1.2 虚实共生的数字交互平台特征

    1.3  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

2 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

    2.1 基于虚实共生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的思路转变

    2.2 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的3种模式

3 构建方法

    3.1 案例选择

    3.2 技术方法和数据来源

4 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4.1  工业遗产的价值要素孪生:记录映射历史演变的各类景观信息

    4.2  工业遗产的景观元素再生:设计景观元素并纳入数字基座

    4.3  工业遗产场景的虚实相生:基于现实场景复原多历史场景

    4.4  工业遗产景观的活化共生:具身传播实现遗产价值

5  结语


杨树浦发电厂的价值矩阵

杨树浦发电厂的景观元素设计流程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06刊首语 | 李梦一欣:后工业景观《风景园林》2023-06目录 | 后工业景观
LA专集 | 历史重生,遗迹转型——城市更新与后工业景观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